白色的车体,绿色的车牌,不耗油也不用电,排出的尾气却成了水蒸气……12月7日,走进嘉善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爱德曼氢能源装备有限公司,一辆辆整齐排列的氢能源货车让人眼前一亮。“低碳环保的秘密就藏在电池组件里。”爱德曼氢能源装备有限公司副总裁徐真说。由企业创新研发的燃料电池系统,能为物流运输整车提供动力,且采用的是清洁的氢能源,实现了物流运输车的零排放、零污染。相较于柴油车、纯电动货车,氢燃料货车具有零碳排放、噪音污染小、转化效率高、续航里程长、低温特性好等明显优势,且每次加注氢气燃料最少只需5分钟,加满能跑400公里,适用于中长距、连续作业、载重大等物流应用场景。在企业的生产车间内,金属板燃料电池核心部件和电堆生产线马力全开,产品订单纷至沓来。巧的是,由企业提供核心电池部件的首批20辆氢能源货车,一经推出就在“邻居”企业中用上了。今年,同样位于嘉善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浙江凯鸿物流股份有限公司物流基地里,这批崭新的氢能源货车顺利办理了《道路运输证》,成为全省首批“持证”上岗的氢能源货车。紧盯“双碳”目标,企业持续践行生态绿色的发展理念,不断在产品创新上加速迭代升级。“我们的产品主要有两个应用场景,一个就是传统的交通领域,一个是在发电领域。” 徐真说,今年,企业在氢能发电场景推出了兆瓦级燃料电池发电机组产品,并成功在嘉兴港区的部分化工企业投入使用,它发电所需的原料就是工业副产氢。众所周知,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不少“副产品”,其中的一个就是“蓝色氢能”——工业副产氢。在我国,目前氢能年产量超过了3300万吨,这其中也包括工业副产氢,而其中仅有一小部分能作为原料被重新利用,大部分只能当作废料处理。“我们的产品就像一个小型发电厂。”徐真说,分布式发电系统用工业副产氢发电,为化工企业供电,这就形成了一个绿色可持续的能源闭环。从节能减碳的角度算一笔账,企业研发的分布式发电系统单台模块功率1MW,年产能100MW,成套发电系统最大可达50MW,每年可为使用者提供450万度电力,节省电费超175万元,实现二氧化碳减排近4000吨。今年,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公布2021“科创中国”系列榜单。爱德曼氢能源装备有限公司荣膺入选“新锐企业榜”,这也是嘉善企业首次上榜“科创中国”国家级榜单。前不久,爱德曼与中国化学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等12家新成员单位正式加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开发者联盟。如今,搭载了企业燃料电池的100台氢能公交车,每日穿梭在城乡与省域毗邻地区之间,线路覆盖嘉善全域并延伸到上海青浦、江苏吴江,为一体化示范区市民绿色出行提供便利。今年,嘉善入选浙江省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点,并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氢能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进一步加大对新引进项目和重点项目的扶持力度,新设立的总投资1亿元以上企业正式投产后,单个企业最高补助4000万元。此外,嘉善还将组建起市场化的氢能产业基金,重点投向燃料电池系统的研发、生产、应用及终端产品生产制造,提升产业规模和创新发展活力。眼下,嘉善正布点建设氢能企业研究院,力争到2025年,燃料电池产能达到1万台,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应用数量力争突破500辆,建成加氢站5座。氢能产业是未来产业么?答案毫无悬念。在全球能源转型、实现碳中和过程中,氢能无疑是一个重要角色。2022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从战略层面对氢能产业发展进行了顶层设计。氢能有多重要呢?氢能是目前唯一大规模跨季节存储可再生能源的手段。也就是说,它在未来零碳能源体系至关重要。近年来,欧盟、美国、德国、英国、日本、韩国等主要经济体也纷纷推出氢能发展战略。在我国“十四五”规划之前,氢燃料电池汽车则是氢能发展重点。随后,各地氢能产业政策密集出台,我国各省份及直辖市陆续发布氢能发展相关政策方案。值得注意的是,我国氢能在储能、发电和工业等新领域的应用仍处于发展初期阶段。这就需要众多的行业领域创新企业,不断提升关键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打造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链条。对于氢能产业企业来说,长三角无疑是一块成长沃土。长三角发展氢能产业,也已迫在眉睫。目前,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大量能源消耗,使得区域内长期存在能源供给的短板和缺口。就如今的氢能领域发展,长三角已抢占先机。长三角的全产业链规上企业数量众多,领跑全国,如浙江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的资源丰富,也为区域氢能产业发展奠定了科研创新基础。目前,长三角绝大部分省市已发布相关政策或规划。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嘉善片区,目前已累计建成加氢站3座。“氢”风徐来,静待花开。在长三角,我们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优秀企业,加入氢能产业发展大军,为未来探路。